日期:2025-08-03 09:29:53
先锋校友
(在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上,中国人民大学前身华北联合大学校友徐光耀被授予“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”。)
当岁月的指针轻轻划过一个世纪的刻度,我们满怀崇敬与喜悦,迎来了徐光耀先生的百岁寿辰。这位从烽火硝烟中走来的文学巨匠,用一支笔镌刻下民族的记忆,用赤子心滋养了几代人的精神家园。
展开剩余68%徐光耀手抄华北联合大学校歌
《小兵张嘎》《新兵马强》《望日莲》《乡亲们》等均被拍成电影公映,其中《小兵张嘎》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经典,徐光耀也被人们亲切称之为“小兵张嘎之父”。
1925年,徐光耀生于冀中平原的热土;1938年,13 岁的少年怀揣家国大义投身革命,在枪林弹雨中见证山河破碎与民族不屈。从冀中军区的军事报道参谋到华北联大的文学青年,他把战场的硝烟、战友的热血、土地的坚韧,都化作了笔端的力量。1947年进入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学习,同年发表小说《周玉章》。1949年任新华社20兵团分社记者,《平原烈火》横空出世,这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奠基之作,让读者在字里行间触摸到革命年代的脉搏;1961年,《小兵张嘎》带着 “嘎气” 与正气跃然纸上,那个手持木枪、眼神清亮的少年,成了中国儿童文学史上永不褪色的符号 —— 他教会我们什么是勇敢,什么是信仰,什么是 “中国人的骨头”。
百年人生,他的笔从未停歇。《新兵马强》续写着军人的赤诚,《昨夜西风凋碧树》在散文的肌理中沉淀着岁月的哲思,四百万字的日记更是一部个人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史诗。从鲁迅文学奖到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,荣誉是对文学成就的致敬,更是对他 “以文为戈、以笔为旗” 精神的礼赞。他曾说 “文学要扎根大地、贴着人心”,于是在他的作品里,永远有泥土的芬芳,有英雄的脊梁,有中国人最朴素也最坚定的价值观。
如今,百岁的徐光耀依然是那片土地的守望者。他笔下的嘎子,仍在课本里、银幕上激励着少年们;他记录的历史,仍在提醒我们:来路不忘,初心不改。这百年,他用文字为民族存证,为时代画像;这百年,他让 “文以载道” 有了最生动的注脚 —— 原来真正的文学,可以跨越年龄,穿透时光,成为一代人的精神基因。
烽火淬炼文心,岁月沉淀风骨。百岁徐光耀,文心永不老!
来源:河北文联、河北党史、百度百科、徐光耀文学馆
发布于:北京市一直牛配资-南京配资公司-十大可靠的配资公司-散户配资官网首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