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5-08-25 07:40:07
日期:2025-08-25 07:40:07
当你花1200元买一支口红,是在买能让嘴唇显色的膏体,还是买个刻着老花Logo的金属块?LV新推出的美妆系列,把这个扎心问题甩到了所有打工人和精致女孩面前。8月20日,这个法国奢侈品牌带着1200元的口红、2.29万的唇膏盒、4150元的吸油纸盒杀进美妆圈,中国还是全球首发市场——意思很明显:想看看中国人的钱包,到底有多"爱Logo"。
一、1200元的口红,到底贵在哪儿?比香奈儿贵3倍的"金属牌溢价"
先看组扎心数据:LV的缎光哑光唇膏单支1200元,香奈儿同类产品420元,迪奥375元,娇兰325元。也就是说,买一支LV口红的钱,够买3支香奈儿+1杯奶茶,或者4支娇兰+1顿简餐。更离谱的是"配件刺客":用Monogram帆布做的唇膏盒卖2.29万,比很多打工人的月薪还高;吸油纸盒4150元,单独的吸油纸510元——合着这盒子值3640元?LV是觉得我们脸上的油比黄金还金贵,吸一次油得配个"珠宝盒"?
品牌说"外壳用黄铜和铝等金属材质",听着挺高级,但懂行的人都知道:批量生产的金属外壳,成本顶天几百块。那剩下的1000元溢价在哪儿?答案写在网友的评论里:"关注包装和Logo多于颜色、质感"。说白了,这1200元里,可能800元是"LV老花税",200元是"金属壳子费",剩下200元才是唇膏本身——毕竟连首席执行官都承认"美妆只在自有门店卖,不打折,提供外壳维修服务",合着你买的不是化妆品,是个"能涂的奢侈品配件",以后还能送去"保养",跟你的LV包凑个"全家桶"。
二、谁在为1200元口红买单?两类人的"自画像"
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说LV是"争夺高端客群",但真正的"高端客群"会买这口红吗?
第一类可能是"真·不差钱玩家"。比如那些随手买爱马仕 Birkin 当买菜包的富豪,1200元的口红对他们来说,可能就像你买瓶矿泉水——不是需要,是"我有这个预算,顺手带一个"。他们可能连用都不用,就扔在化妆台上当摆件,跟2.29万的唇膏盒配一套,主打一个"我啥都有"。但这类人毕竟是极少数,奢侈品消费报告早就说了:全球顶级富豪的数量只占0.01%,LV总不能靠这0.01%撑起美妆业务吧?
第二类更可能是"社交货币需求者"。比如月薪2万但想挤进"高端圈子"的白领,咬咬牙买支LV口红,发朋友圈配文"今天也是精致的一天",指望别人评论"哇富婆";或者逢年过节送礼,觉得"送LV比送香奈儿有面子",哪怕对方收到后可能转头就把口红扔了,留着盒子摆柜——毕竟收礼的人也懂:这礼物的价值不在"好不好用",在"值多少钱"。
但这两类人,现在都在变少。麦肯锡报告说了,2025年24%的消费者在"消费降级",开始买便宜货;63%的人觉得"高端产品不比大众产品好"。以前可能有人打肿脸充胖子,但现在大家都学精了:"月薪一万,花1200买支口红?不如攒着付房租"。
三、"买椟还珠"的符号消费:当Logo比色号重要,美妆成了"面子工程"
LV美妆系列最讽刺的地方,不是价格高,是大家讨论的重点根本不在"好不好用"。网友说"外壳设计不同",但没人提"颜色正不正";消费者说"只有颜色和上唇效果极其出众才考虑",言下之意"现在看,这俩都不行"。品牌自己也懂,所以把宝全押在"符号"上:金属外壳、老花图案、高价配件,好像只要Logo够大够亮,颜色是死亡芭比粉都有人买。
这就是典型的"符号消费陷阱"。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早就说过,现代消费不是买商品本身,是买商品背后的符号意义。LV口红卖的不是"让嘴唇好看",是"让你看起来用得起LV"。就像有人买Gucci的T恤,不是因为面料舒服,是因为胸前的双G Logo能让路人知道"我穿的是Gucci"。但问题是:T恤穿身上能被看见,口红涂嘴上,除非凑到对方面前说"你看我这是LV的",否则谁知道?
更尴尬的是"送礼场景"。2.29万的唇膏盒+1200元的口红,确实够"有面子",但收礼的人真会用吗?大概率是盒子摆柜子,口红扔抽屉——毕竟谁会天天用1200元的口红涂嘴?万一掉地上磕了外壳,不得心疼死?最后这礼物成了"占地方的面子工程",送的人肉疼,收的人尴尬。
四、奢侈品牌美妆集体"摆烂":没创新,就靠Logo割韭菜?
LV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。2020年后,爱马仕、Prada、华伦天奴、Celine都挤进来做美妆,但除了疫情前的Gucci小火过一阵,其他基本"查无此人"。为啥?因为整个行业都在"摆烂"。
周婷院长说得透彻:"产品同质化严重,多年来没有影响市场的创新"。奢侈品牌做美妆,套路就那几招:找个大牌化妆师当创意总监(LV请了Pat McGrath),出几个"安全色号"(别管好不好看,先保证不踩雷),把外壳做得bling bling(金属、皮革、镶钻,怎么贵怎么来),最后印上Logo,定价翻3倍——齐活!至于膏体本身?"能用就行"。反正消费者买的是Logo,不是口红。
就拿LV来说,美妆创意总监Pat McGrath自己的品牌Pat McGrath Labs,价格更高但风格更艺术,人家至少在颜色、质感上有创新。LV倒好,直接把"奢侈品配件逻辑"搬过来:口红壳能维修,跟包一样;只在自有门店卖,保持高冷。但美妆不是包包啊!包包是耐用消费品,口红是快消品,用完就没了。你让消费者花1200元买个"用完就得扔的Logo",谁傻?
消费者也不傻。小红书博主"塑料草莓"说得实在:"除非评价特别好,或者出现市面上稀缺的产品,我才会尝鲜"。现在的人买美妆,看的是"是不是明星产品""经没经过市场验证",不是"Logo够不够大"。奢侈品牌还抱着"我是大牌我怕谁"的心态,早晚被市场教做人。
五、消费降级时代,LV的"高冷"能撑多久?
LV首席执行官说"美妆不会打折",挺有底气,但别忘了大环境:麦肯锡报告说24%的人在消费降级,大家买东西越来越"抠"——以前可能为了"精致"多花几百,现在更在乎"值不值"。
举个例子:平价彩妆品牌花西子、完美日记,靠"国风设计+高性价比"抢走了多少年轻消费者?它们的口红100元左右,颜色、质感不输大牌,甚至还更懂中国人的肤色。你LV说"我是奢侈品",但年轻人会想:"我花1200元买你,图啥?图你颜色没花西子正,还是图你外壳重得像块砖?"
更讽刺的是LV的"渠道策略":只在自有门店卖,不进丝芙兰,不上电商。这本来是为了"维持高端形象",但现在大家逛街的时间越来越少,线上购物成了主流。你让人专门跑去德基广场的门店,排半小时队,就为了看一支1200元的口红?除非是"LV死忠粉",否则谁愿意折腾?
说到底,奢侈品牌做美妆,要么靠真创新(比如娇兰的宝石口红,外壳能换,至少有点新意),要么靠性价比(比如YSL、迪奥,定价500元左右,大家觉得"大牌也就这个价")。LV倒好,创新没有,性价比为负,纯靠Logo硬撑——这不是高端,是傲慢。
结语:口红不是身份牌,别让Logo绑架你的钱包
当LV把口红卖到1200元,本质上是在试探:中国人对"奢侈符号"的买单意愿,到底有没有上限?但消费者已经用脚投票了:社交媒体上吐槽"定价过高"的声音,比夸"外壳好看"的多;麦肯锡的数据也在说,大家越来越理性。
其实口红的本质很简单:让嘴唇好看,让自己开心。不管是100元的花西子,还是400元的香奈儿,只要颜色正、质感好,就是好口红。1200元的LV口红,如果你真的不差钱,买着玩无所谓;但如果是为了"证明自己过得好",那大可不必——真正的体面,从来不在嘴上,在你的银行卡余额和脑子里。
最后送LV一句大实话:想在美妆圈混,别光靠Logo割韭菜,先把膏体颜色调正了再说。毕竟,没人会天天对着镜子说"你看我的口红是LV的",但所有人都会说"你看我的口红颜色真好看"。
一直牛配资-南京配资公司-十大可靠的配资公司-散户配资官网首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